《 肉體走了,精神在我們心裡繼續活著 》
她走了,一位熱愛山林,走過不少探勘路線,臺灣3000公尺以上高山去了超過240座的重度登山人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登頂裝扮是比基尼,我們喊她G哥。
她的離開,為登山界投下了一個震撼彈,畢竟她也是個有實力的山岳公眾人物。走過百岳的她,過去在健行筆記上寫了數篇非常有用的文章,其中我覺得最棒的是:
1. 個人縱走通訊點整理(2015-2017)
2. 個人天氣參考網站
3. 公車登山總表(2017/11更新)
這三篇文章,造福了許多想一親百岳芳澤的朋友;尤其是第一篇,讓大多數沒有衛星電話的山友,都能有機會和山下通訊、報平安、查天氣,甚至在緊急時刻能知道到哪求援。
說她浪費資源?我倒覺得這樣的分享與教育,才是真正能減少資源浪費的作法,讓更多的山友,可以爬得更安全快樂。
---
雖然她再也不會回來了,用最美麗的姿態在最愛的山林中走了,但她在最後,依然給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,「如何在山難發生後,減少搜救資源的浪費」:
1. 攜帶通訊器材(如果沒有訊號點的話帶衛星電話)
2. 攜帶可靠的GPS(她用iPhone,蘋果定位頗準)
3. 安排留守人並留下詳細的登山計畫書
就憑這3點,讓搜救隊48小時內就找到她。比起前年南二子事件,幾百人滿山找還出動無數架次直升機的山搜行動;還有一樣是前年的哈崙橫斷事件我們一開始大海撈針的找,直升機天天空搜...
G哥這次,幾乎沒有浪費一滴搜救能量,就讓一批精銳小隊兩天內接觸到她;只可惜或許傷勢過重,或許氣溫過低,或許裝備折損,我再也沒有機會好好認識這位「漢子」了。
如果當年張博崴有做到這三件事,請問還會有他的死、媽媽告國賠事件、造成後續荒謬的自治條例嗎?絕對不會。
G哥用生命,為我們上了最後一課,一門每一位登山人都不想遇到,但又不得不學習的課。她是花費了一點搜救資源——5分鐘的直昇機,還有一批精銳小隊;但這個事件的教育能量,很可能為未來的搜救行動,節省無數架次的「無頭蒼蠅式空搜」浪費掉的金錢。
所以,我不願浪費她的生命。
所以,我選擇讓她繼續活在我們心中,用她的那些文章,她與山林共存的精神,還有這次事件的省思。
---
而這兩天裡,許多不明究理的人,看到有人在山上出事,不問原因,不分青紅皂白,只會高喊「浪費社會資源」,但這不正是台灣整個戶外運動面臨的共同困境嗎?
「浪費社會資源、出事就不要國賠」這兩句每次山難時,一定會在新聞留言看到的話,我想請問留言的人們,台灣的直升機都領先全世界收了百萬費用,可憐的台灣人還沒有保險可以給付,這樣鄉民還不滿意?一直喊出事就不要告國賠,可曾想過從頭到尾告國賠的,就只有那個博崴媽媽,她還已經敗訴不能再審?
錢也不公不義的收了,國賠也不可能再有了,到底不爬山的人,還要繼續用那些舊案扭曲登山運動到什麼地步?
「因為我沒有做,所以這不是生活必需,你出事一定是自找的,就是浪費我的資源。」這看似有道理的話,其實道盡了社會哀愁——所有的「少數」領域,全都因為「我不會,所以你不准,不然你去死。」這樣的鄉愿思維,給私刑正義的判了死刑。
登山亦如是,
潛水亦如是,
攀岩亦如是,
獨木舟亦如是,
請自動帶入所有戶外活動,都是。
就連同志的婚姻權益,也是。
我們都是少數。
但願總有一天,我們會變多、會長大。
---
山還在戒嚴,所以G哥才會被批評爬黑山,政府的怠惰,卻陷全體登山人於不義。
無獨有偶,目前臺灣從事水上活動的朋友們,正在努力連署一個行動,敦促政府建立全國水岸安全機制,修改或廢止現有不當水域禁令。
這是不是和我們一路走來爭取的開放山林,一模一樣呢?山盟海誓、山盟海誓,不管是山還是海,都是我們最美的大自然,唯有親近,人們才會熱愛,才會守護,才能長久。
如果你願意,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樣,用溫柔的力量支持他們,達成讓政府公開回應的願望:
https://bit.ly/2R3YYRY
至少,這一夜,我只想溫柔。
謝謝你們。